服务热线

400-630-8958
网站导航
360直播足球直播app
当前位置:首页 > 360直播足球直播app

的Q版生活:都市人自我减压的集体默契

时间:2023-10-01 08:02:14   来源:360直播足球直播app  点击次数:1

  Q人,是老黄瓜刷绿漆,扮着可爱装着嫩,有着阳光灿烂的“柠檬茶面孔”,生气勃勃的“维C笑容”,可爱的“还珠格格眼睛”。在天真的糖衣里,包裹着阿Q的精神胜利长枪;在嬉笑怒骂间,戳穿世俗的一本正经

  “求求你,远在一年前,‘酷’就已经过时了,如今取而代之的是‘CUTE’,简称为‘Q’,也写作‘蔻’。”在网上,有人很Q地如是解释。

  和Q人对话,你要懂得“Q言Q语”。要知道“神童”是神经病儿童,“酱紫”就是这样子,“很S”是说话拐弯抹角,“学困生”特指一学习就犯困的学生;你还最好看过Q版的动画,知道阿拉蕾和皮卡丘;你也要读懂Q版文学,晓得司马光砸缸后救出的是刘老根。

  通常人们见得最多的Q人是这样的:开一辆奇瑞QQ车,背一台Q版笔记本电脑,拎一款Q版手机,嚼QQ糖,花Q币,玩Q版游戏,Q版的挂件和玩具最好是韩装和日装正版;当然还至少应该有一个QQ号码,最好是5位数字的,那才证明你是Q级元老。但现在,这个“Q”也只是Q版文化里的初级段位了。

  事实上,源自各领域的Q正在时尚的名义下悄悄“大一统”,一个以扮可爱为特征,以阿Q精神胜利法为内核,以Q符号为标签的Q版文化生态开始在中国一线城市初现端倪,并正由低龄人群蔓延到大龄人群,他们的年龄从1x至3x居多,从小学生到扮嫩的老青年应有尽有。

  他们是所有新鲜生活方式的簇拥者,短信、彩信、彩铃甚至移动QQ、移动MSN等都能运用自如;他们爱好动漫、网络、台湾综艺娱乐节目、日韩街头文化;他们喜欢明星,不论娱乐或者体育;但他们不关心政治,不大知道美国总统是何许人也,以及萨达姆先生还能否东山再起;他们大都在虚拟世界中有自己的身份,比如拥有论坛或者个人站点,而他们并不总泡在网上,而是把网上的Q版方式原封不动地挪到生活中。

  在文化领域,Q版文化也大行其道,而且完全颠覆了传统思维:“Q版潘金莲”中,潘金莲和西门庆自幼青梅竹马,武大郎反而成了暴发户;“Q版三国”里,杨修被派去参加“幸运52”,因为这小子猜谜是好手;孟获可以去中国足球队当教练,屡战屡败,还死不改悔,不过失败七次后就要下课了;曹丕本来想凭着自己在诗歌领域的成就加入作协,成为专业作家,可作协的同志一看他是皇帝,说什么也要把主席的位置让给他。

  “Q版文化提供了一种新的、鲜活的视角,凡是有A角的东西,Q版的东西就是B角。”《新周刊》驻北京首席记者,同时也是超级网虫的70年代生人胡赳赳说。他认为Q版文化与无厘头文化拥有相同的网络基因,只是无厘头有一种解构精神,搞笑是其最主要的特征;而Q版文化则是通过“Q”这个源代码,去定义一种行为和生活方式,不仅搞笑,还有故作低龄化的幼稚,以刻意成人的心态。

  “这就像可爱和搞笑还是不同的。说‘我稀饭你’,不比‘我喜欢你’轻松多了吗?‘Q’只是有点装可爱的感觉,而无厘头则是要出人意料。”私人身份是个人站点站长,官方身份是北京一家研究院网络工程师的网虫温儿介绍。无厘头文化的忠实拥戴者,网虫阿叉说,Q版文化的后劲比无厘头文化潜力大,因为前者在很大程度上是周星驰创立出来的,而Q版则源于生活每个方面,这种广阔导致Q版文化能用一种较为开放和更加天真的心态来面对现实世界。

  不过,至少目前,Q版文化似乎还与无厘头文化无显著的界限,而且由于还没形成约定俗成的规矩,所以非常容易被玩“过了火”《Q版语文》一书日前就被查禁,因为违反了公共道德:孔融让的梨是他老爹从上贡的车队里偷来的;孔乙己变成了孔甲己,他的争辩也与时俱进:“窃光盘不能算偷……光盘!CD-ROM!这叫作资源共享……IT界的事,能算偷吗?”

  此外,《Q版语文》还有误导嫌疑,其封面文字标注:“全国重点幼稚园小班优秀教材,全球神经康复医院推荐读物”,虽然是给成人看的“Q”可爱,但一不小心就让小学生看得津津有味。这个与无厘头混血的Q版玩笑“Q”大了!

  Q版文化的兴起,意味着在现代快节奏和巨大压力下,人们需要自我心理的消遣和保健,“Q版的搞笑、搞怪和自嘲是人人都能够应用的办法”。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师申燕萍剖析。

  申燕萍说,这也是一种逆反心理。她举例,Q版的搞怪,就像成绩不好的孩子喜欢在课堂上故意大声说话,调皮捣蛋,以让大家知晓他存在。

  “其实这种逆反心理何时都存在,只是以前都是独自承担,而网络的诞生可以让大家迅速串联起来,把当初个体的逆反行为变成了一种集体活动”,网民“大蟹”对Q版文化的逆反心理见怪不怪。

  与少年搞怪不同,成年人在Q版文化里更多的体验到回归人性和自然。网民阿叉认为,最具偶像气质的动画片《阿拉蕾》,表现出对工业时代的嘲讽和反感。阿拉蕾是一个爱闯祸的机器女孩,生活在企鹅村,与之相对的大都会岛的生活就像我们日常生活的城市一样:华丽、忙碌、充斥着拘束与规则。阿拉蕾不断地感慨“到底是城里呀”并将之破坏得乱七八糟之后,兴高采烈地回到了企鹅岛。这种Q版的自然人状态很容易让人们在欢笑之余,寻找到恢复信心的力量。

  “在你无力的时候,在你无法去改变现实的时候,这种自我调节是必要的。而自我调节的本能之一,就是降低自己的心理年龄。”以“知道分子”自命的胡赳赳这样阐释Q版文化在成年人中盛行的理由。

  他认为Q版文化类似一种有氧运动,处于经济快速崛起时期的中国火车头越跑越快,人类能享受到消费时代的一切便利条件,但是同时又感到不安。在激烈的竞争中,所有的观念都在焦虑中变化,Q版文化正好可以消除这一些不愉快,让你哈哈大笑之后,感觉很愉悦。

  而Q版文化在拉低成人心理年龄的同时,也代表着一种不断刷新的积极态度,代表不断向年轻的技术和观念靠拢,以保证永远在观念升级换代的时候处于领跑地位的尝试。

  “这涉及到我们在向谁学习的问题。”胡赳赳认为,以前的中国社会是老人带新人,年轻人必须向资格老、资历深的人学习,而现在颠倒过来了。年轻人更有技术优越感,对新鲜东西的摄入更快,消化系统强,Q版文化表达了高科技年代人们求新求存的心理趋向。

  2005年2月16日,QQ同时在线万。这将是中国即时通讯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也是Q版文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与“Q”可爱相关的商业创意不断推陈出新,数不胜数,甚至包括大名鼎鼎的奇瑞QQ在内有意思的是,奇瑞QQ的车主往往也是QQ的使用者。

  在Q版文化的大趋势下,商家趁势推出了各款Q版产品,比如Q’tel手机系列,针对时髦年轻女性的手机Q28,一款Q版的素黑机则特别为男士设计,前者被叫做“花季霓裳”,后者被称做“黑客之眼”。

  “现代推动流行文化的从来都是商家,所有的商业都希望有一个新的符号出现。”胡赳赳认为“Q”就是这样一种很具备商业机会的符号文化简洁,有一个很明显的可以用作LOGO的东西,易辨认,易传播,而且具有产品的延伸性。

  媒介也在Q版文化的形成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丁和根认为,媒介不仅决定了一种流行文化流行的广度和时间,同样决定了它的趣味指向。

  当然任何一种流行文化其实都无法被人为地创造出来,其根源还是要到人类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以及人性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去寻找。说白了,媒介只是一个看主人眼色行事的造势者,这个“主人”不是别人,正是媒介赖以生存的受众。

  和胡赳赳们对Q的乐观认识不一样,北京大学社会学学者于长江认为,对青少年来说,潜在的危机是,Q版文化带来的生活小习惯,很可能和将来他们面对的现实责任有冲突。因为这种Q版文化现象,过于符号化,其意义的构建和传播,需要很高的同时性,稍微落伍,就失去了同步的可能。于长江说,未来中国,会有更多的人像成熟的发达社会一样,越来越不想这么不断地转换或更新自己的兴趣,而宁可固守一些自己已有的东西。

  “Q版文化只跟特定的这一代人中的特定部分相联系,虽然在不断扩散之中,但不可能弥散到整个社会成为主导”于长江说,首先是社会上还有无数新的文化生长点,不断有新的象征符号会产生并会取代它;其次是中国社会的不平衡和“非均质”的特点,使得Q版文化的传播,不可能一马平川地扩展,更可能的情况是,一旦超出特定群体比如城市长大的生活小康以上家庭的青少年其传播的余地就小多了。

  按于长江的意思,Q版文化实际上永远不有几率会成为社会主流文化,和曾经盛行的无厘头一样,它只能是一种亚文化。-

关注我们